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危害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15-07-03 09:00:00来源: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微生物病原体,目前可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微生物病原体有:

(1)细菌及其毒素: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膜炎耶儿森氏菌、空肠弯曲菌、蜡样芽胞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和有关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阪崎肠杆菌等;

(2)寄生虫和原虫:包括囊虫蚴(绦虫)、棘球属、毛线虫(旋毛虫)属等;

(3)病毒和立克次体:包括甲型、戊型肝炎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诺如病毒、阮病毒等。

无论是国际上,还是我国,目前食源性疾病主要还是以食源性病原微生物导致的为主。食源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轻者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伴有全省症状,重者可以起严重腹泻,全身感染,甚至死亡,有些还可以引起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粮农(FAO)报告,仅1980 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有500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美国食源性疾患每年平均爆发300起以上。1972年至1978年美国由于食源性疾患死亡病例达80例。食源性疾病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也对社会经济发展照成不理影响。在美国,由几种特定病原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照成美国330万~1230万人患病和3900人死亡,因此每年的经济损失约65亿~349亿美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