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中心2025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推动机构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保障水平,拓展服务效能,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重点工作任务与措施
1.做好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聚焦传染病监测分析、风险评估、预警管理三大核心业务,持续开展全省层面重点传染病疫情和症候群的监测分析、研判评估、预警管理及其技术指导。密切关注传染病疫情走势,开展哨点监测,拓展监测渠道。持续开展日分析、周评估、月评估,适时开展专题风险评估,落实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推动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前置软件的部署扩面和实践应用,优化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业务功能,推进监测预警能力提升项目。
2.完成卫生应急处置和传染病防控任务。开展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应急处置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培训,提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和基层小分队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卫生应急管理和技术指导力度,做好灾害等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做好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物资、车辆等准备,提升平急转换能力。统筹抓好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同防,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及时预警、早发现、早处置。深化跨部门合作,完善新发、输入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的“联合监测、联合预警、联合干预、联合研究”机制。巩固“医教结合”机制,会同教育部门及时、稳妥处置学校传染病疫情。加强与海关、农业、林业、文化旅游、教育、市场监管等系统外部门协作,共同做好重点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深入推进重大传染病防控,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和病毒性肝炎防治行动,谋划我省结核病防治中长期规划。稳步推进血吸虫病消除达标,指导全省做好汛期急感防控。做好输入性疟疾防控、疫情处置准备和应急物质储备,防止输入再传播。做好病媒生物防制的规范化建设,提升传染病媒介生物应急监测、风险评估、病媒生物控制水平。
3.实施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建设。完成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制定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指南,推广省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疫苗接种服务和电子接种证应用。开展全省接种率入户评估调查,在综合性医院急诊科设置24小时动物伤害处置门诊。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推动涉疫苗信访群体化解工作。开展市、县级疫苗流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启动相关标准研制;加快升级后的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应用,提升信息系统数据质量。
4.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加强气候敏感性疾病监测和健康风险评估与预警,推进国家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实现新污染物暴露监测市州全覆盖。加强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开展营养干预与评估、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举办首届湖北省职业卫生、放射卫生技能竞赛,协助开展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评选推送;推动“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能力提升建设项目”落地见效。加强非医疗单位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宣传,制定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规范性文件。开展全省健康危害因素突出问题和重难点问题分析,加强五大卫生监测数据的综合利用。
5.统筹慢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工作。推进全省大数据+健康管理建设,实施重大疾病高危人群筛查干预,开展“323”健康科普、健康示范创建与健康促进。做好慢性病监测,为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考核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推进伤害监测与干预项目工作,提升伤害防控能力。推广慢性病早筛早诊适宜技术,加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完成“万步有约”健走大赛、职业人群慢病干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老年人健康素养调查等任务。开展省级地方病竞赛,做好碘缺乏病、氟(砷)中毒和克山病等重点地方病的监测、控制、消除达标工作。加强推广普及新版健康素养66条知识,开展培训和健康科普比赛,开展健康教育效果评估,做好健康教育处方在医疗服务中的推广使用。
6.推进检验检测能力及质量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特色实验室管理体系,提升“菌毒种与生物样本保藏”设施设备的配备水平,打造“两库一平台”资源保藏体系。构建涵盖人、动物、环境的综合性生物资源库,推动区域内人与自然、环境与健康效应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建设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加强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并开展规范运行管理。扎实做好传染病实验室检测质量提升项目的实施与评价。
7.打造信息化支撑平台。推进“综合能力提升(一期)项目”应急信息化建设。确保机房安全稳定运行,统筹管理利用硬件资源,保障视频会议正常运转。做好省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省免疫规划系统、OA办公系统等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运维保障。加强各类公共卫生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尝试建立大数据库。建设实用型信息化人才队伍,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保障能力。
8.强化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推进人才、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在流行病学、应用毒理学等优势学科领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医药生产研发机构共建疾控科技创新平台和学科建设平台。积极培养重点领域省级学科带头人,打造一批公共卫生领军和青年拔尖人才、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人才,参加援非医疗等国际公共卫生治理。
9.坚持政治建设统领。聚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和集中研讨。利用领导宣讲、干部轮训、专题辅导、支部主题党日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党务干部培训,开展党务干部评价,严格党员发展标准,开展联学联做活动,启动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挖掘宣传优秀党员事迹材料。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持续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日常监督,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