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23-09-05 16:05:44来源: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重要指示精神,统筹谋划省疾控中心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重点,加快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与保障能力,根据《“健康湖北2030”行动纲要》《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湖北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乘势而上开新局,跨越式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以高质量疾控服务精准对接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打造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湖北样板,发挥全周期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作用,为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益属性,强化政策争取。坚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益属性,落实人员编制和财政预算保障政策,同步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坚持部门协同,严格依法防控。强化部门职责,推进协同合作,构建统一高效、平战结合的管理体系,依法应对处置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坚持科技引领、科学精准施策。加强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发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支撑作用,提高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和水平。

4.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医防结合。突出疾病预防控制核心职能,落实医疗机构的公共卫生职责,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创新医防协同机制。

5.坚持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创新疾病防控、教学科研、人事管理、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管理和运行机制,培养和激励高层次人才和关键岗位人员,激发人员活力,增强工作动力。

(三)发展目标

对标“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建立具备有效应对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服务支撑健康湖北建设、基本满足全省公共卫生安全形势需要的,且责权清晰、功能完善、运转高效、协同联动、保障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成全国基础设施完备、仪器设备先进、学科专业齐全、专业队伍过硬、管理机制优化的现代化省级疾控中心。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构建高效运转的卫生应急反应体系

1.优化应急管理体系健全卫生应急响应指挥系统,建设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应急作业中心,提高卫生应急综合协调、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应急处置能力。优化调整中心应急处置组织体系,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所、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在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职责、权限与相互关系。修订完善中心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研究制定标准化、单元化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应急物资储备做到“科学管理、保障急需、专物专用”。建成适应当前重大疫情防控形势,集决策、指挥、调度、执行、保障、反馈、风险沟通、舆情引导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2.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完善传染病、食源性疾病、职业病、重点慢性病等健康监测哨点布局,健全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健康相关事件报告网络。以不明原因疾病、新发传染病等为重点,规范疫情信息收集、上报和监测流程和制度,优化症候群、疾病及其危险因素和事件监测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预警报告能力。建立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科研发现报告、零售药店药物销售信息、家畜及动物疫病监测信息等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跟踪研判,构建多层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疫情风险监测的前瞻性、精准性、敏感性。

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湖北)建设,强化中心突发中毒事件、核与辐射事件处置等其他类别应急队伍建设,组建数量充足、区分梯次的流调队伍。实行应急值守制度,定期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案例分析培训、其他功能性或全方位演练活动,打造全国卫生应急综合培训演练示范基地。提高队伍的机动能力和保障能力,具备利用现场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数字流行病学等理论和技术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不断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

(二)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水平

4.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艾滋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平台,完善性病艾滋病防控策略,持续将我省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加强结核病质量控制工作,做好诊疗服务质量考核工作,指导定点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开展诊治工作,减轻患者负担,降低结核病疫情。持续完善预防接种规范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推进数字化和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持续巩固血吸虫病阻断达标成果、疟疾消除达标成果。

5.提升慢病管理与健康干预能力。结合“323”攻坚行动,以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群心理健康等重大健康问题为切入点,开展重大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推广慢性病高危人群管理适宜技术,推广慢性病团体健康管理模式,深化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提高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持续巩固消除地方病防治成果。研发推广各类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干预技术,重点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慢性病综合监测、环境与健康监测、工程防护技术指导等工作。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系统评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规划、政策、工程项目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整合卫生城市(县、乡、村)创建、健康城市(乡镇、村)创建、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健康县区建设等创建平台,推动健康环境改善、健康细胞建设、健康知识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身活动推广。

6.提升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通过建设国家高等级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国家区域中心,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检测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重点实验室和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等集成组学实验室,不断增强新发突发及重点传染病病原体、健康危害因素“一锤定音”鉴定能力和重特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构建全省疾控机构功能完善、资源联动、质控统一、信息共享的公共卫生实验室体系,高效履行重大传染病事件和中毒事件的应急检测、溯源、重点人群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分析的职责。开展新发突发传染病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建立病原体早期快速识别技术体系,创建诊断试剂高效快速研发平台。开展不明原因或潜在传播风险疾病病原体识别、鉴定与追踪技术研究与应用,建立新发突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病原学监测预测预警数据中心,完善监测预测预警技术体系。开展传染病诊疗药械的临床试验和性能验证、病原微生物资源的安全保藏与利用、生物安全防护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提高技术平台综合保障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加强理化因子与生物毒素的高通量定向检测和非靶向筛查等先进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满足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环境健康、职业健康等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职能需求,构建我省主要危害因子的数据库。

(三)积极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智慧化水平

7. 打造疾控信息化“湖北标杆”。强化全省疾控体系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全面推进疾控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疾控信息化体系建设,解决疫情监测预警和预防控制的瓶颈问题。破除数据壁垒,实现疾控、医疗、卫生管理、健康统计等领域数据汇聚,实现大数据融合治理和分析挖掘,发展面向传染病防控、监测预警、慢性病管理、循证公共卫生决策、社会治理以及公众服务等数据融合服务能力。建立统一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要求,构建全方位、多层级、一体化安全防护体系。从顶层做好一网规划,做好视频会议、VPN、卫生专网、政务外网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信息化工作机制。

8.打造省疾控 “智慧园区”。建设移动、协同、高效的“智慧疾控”综合管理平台,部署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智慧人事管理系统、科研创新管理系统、培训管理系统、采购和物资库存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建成“互联网+疾控”的省级疾控信息服务体系,数字化驱动内部管理决策、疾控事业发展、公众健康服务更加智能化。

(四)创新驱动公共卫生科技赋能增效

9.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疾病防控中的关键作用,主动融入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建设,打造公共卫生研发与应用研究中心。积极争创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重大疫情确证实验室和已消除或即将消除疾病的国家级防控技术储备中心。设立疾病预防控制及公共卫生科技创新专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在课题管理、人事分配、出国管理、科研人员评价、科技成果转化等可参照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管理。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收益分配等政策,充分调动公共卫生领域科技人员参与技术和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优化数据、平台等科研资源的共享开放机制,培育跨学科 、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开展防治重大疾病科技攻关,做大做强产学研用对接平台。

10.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以疾病防控核心竞争力为核心,拓展疾病防控社会技术服务领域,提升疾病防控社会服务技术含量、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整合力量,协同资源,开展职业健康、放射防护、环境卫生评价等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创新职业健康管理等群体性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服务新模式。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参与企业研发合作,开展疫苗临床评价和医疗器械临床评价;发挥光谷生物城动物实验技术平台作用,服务好药物、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大健康产业和研发机构。在完成公共卫生政府指令性工作的基础上主动融入市场,勤思善谋,依法依规开展社会化服务,为中心经济活动提供有力保障。

(五)建设疾控机构现代化管理体系

11.推动疾控系统标准化建设。在疾控体系改革和健康湖北建设总体背景下,实行内部机构调整,理顺省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本职责与工作任务规范,优化职能设置。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工程,积极开展疾控中心建设、疾控中心实验室装备配置、实验室管理、疫苗冷链储运等标准研制,出台《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标准》《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标准》《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标准》《湖北省疫苗冷链储运规范》等系列标准。同时,积极研究建立现场流行病调查标准体系, 制定传染病调查、现场消杀处置等技术标准,以标准化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制定儿童和学生健康相关标准,重点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肥胖干预、学生营养等标准制定;开展职业健康标准体系,建立重点行业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标准,开展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电离辐射对健康危害的预防控制等相关标准化工作。

12.健全机构综合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疾控工作指标体系、任务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优化以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建立中心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定期评价制度。加快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严格质量管理措施,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建立实验室风险危机应对机制。开展经济活动内控规范建设,建立健全内部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工作机制,确保内部管理安全、规范、有效。

13.完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并完善激励相容、灵活高效、符合公共卫生人才职业特点又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制度体系和增长机制。建立以公益为导向、以绩效为核心的人才评聘管理和分级分类岗位绩效评价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切实发挥绩效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严格人员准入,科学选人用人,科学实施岗位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突出疾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实际工作成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向关键岗位、技术岗位、风险岗位等倾斜,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能出能进。

(六)持续深化疾控系统精神文明建设

14.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员干部队伍管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用人标准,打造政治素质优良、工作执行高效、管理水平过硬、业务本领高强的一流创新型实干型党员干部队伍。健全重大风险防范组织领导和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廉政建设、生物安全、学术道德、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风险排查和风险化解,打造和谐发展氛围。

15.强化队伍理念自信。牢固树立和深化中心“和谐、求实、创新、奉献”的发展理念,传承老防疫精神,提炼和发扬新时代疾控精神,加强先进人物和单位形象宣传,提升中心美誉度。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干部职工,主动适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常态和中心建设新要求,发扬职工主人翁精神,激发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打造一支道德品质高、专业能力强、精神面貌佳的疾控队伍。

16.巩固精神文明成果持续深化细化精神文明建设举措,坚持不懈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成果巩固,进一步提升中心整体文明程度。继续保持精神文明建设全国一流水平,巩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省五一劳动奖状等文明成果,持续创建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巾帼文明岗等文明称号。

三、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民主集中制,积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改进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保障决策科学化。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强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坚持在重大任务中加强全员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提高党员干部把方向、谋大局、定决策、促改革能力。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领导与支持下,完成省疾控中心综合能力提升项目一期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现场流行病学区域培训基地、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测中心、菌毒种保藏中心、食品药品安全评价中心等业务用房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

(三)完善保障激励机制。深入推进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管理,科学合理设定绩效工资基准线控高线,全额保障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等经费,实现人员待遇薪酬逐步提高、稳定增长。依照政策承接社会委托卫生技术服务,扣除成本和相关基金后提取结余一定比例用于人员绩效奖励,调动人员积极性,吸引留住人才。

(四)增强综合协调能力。优化内设机构设置,提高决策效率,提升管理效能,协助省卫生健康委建立完善并参与考核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责清单,做实疾病防控工作,增强疾病防控综合协调能力。

(五)加强科研创新激励。落实《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实施“科教强业工程”,用好“省预防医学科学院”的牌子。实行项目管理和课题负责人制度,制度化激励倾斜青年人才、一线专技人员,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健全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机制,推进联合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六)加强人才培养。紧扣重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处置、人民健康需求等,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优化公共卫生专业人员配备,完善落实人才激励保障措施,探索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现场流行病学、卫生应急、检测检验、环境与健康等应用型领军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训。

(七)深化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严格按党的原则办事,自觉把工作放到疾控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谋划。努力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深化文化建设,全面提升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及行为规范。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向,坚持走公共卫生特色的疾控文化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创业型、学习型、团结型疾控中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