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手机版|使用帮助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预防医学科学院)2022年工作要点

{InfoData.top_title}

时间:2022-08-15 14:01:44来源: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分享到:
字号: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疫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更好统筹各项业务工作、内部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抢抓疾控体系改革的机遇,借力“323”攻坚行动和健康湖北建设,推动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和中心内部改革,推动中心(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重点工作任务与措施

(一) 坚持底线思维,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继续把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作为中心(院)的头等大事,强化全员培训,强化组织协调、强化纪律要求、强化物资保障。坚持“四伞并举、急常兼备、精准施策、统筹均衡”,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决定性成果。

1.坚持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与局部应急处置机制相结合(责任所处室:传防所、信息所、检验所、应急办)。继续发挥新冠疫情防控专班和专业队伍能力,以抓早为核心,提升进一步多点触发监测预警体系灵敏性,实时开展核酸检测、新闻舆情等各类信息的核查、分析、研判与报送,从快从严落实防控措施,及时因时因势调整,精准管控风险。以“抓小”为重点,提高疫情处置效率,抓住疫情处置关键“窗口期”,果断处置本土疫情,第一时间调集最强力量把疫情控制在点上,有效实现“动态清零”。以“抓基础”为根本,加固外防输入防线,从严从紧防范境外疫情输入,从严从实加强重点环节防控,做好中高风险地区、高风险岗位人员全面摸排和网格化管理。以“抓准备”为前提,落实落细疫情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以防控措施和工作效果的确定性应对疫情变化的不确定性,努力以最小成本实现最好防控效果。

2.坚持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加强宣教引导相结合(责任所处室:传防所、生物办、健教所)加强“一老一小”和“加强针”接种服务,为60岁以上人群接种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同时牢牢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信息发布、政策解读。

(二)坚持统筹谋划,全力推进健康湖北建设

对标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目标要求,充分发挥中心(院)的技术支撑作用,推动健康湖北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1.坚持全力实施“323”攻坚行动(责任所处室:“323”管理办公室、慢防所)。把实施“323”攻坚行动作为打造健康中国行动“湖北样板”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323”管理办公室职责,紧跟“323”攻坚行动专病防治应用信息系统(7个专病系统+1个管理系统)建设,在监管、监测、指标、数据等层面实现专病防治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以“323”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畅通对7个专病中心及各市州“323”办公室的沟通监管渠道。深入基层和试点县开展工作调研,研究、总结、推广全省“323”管理规范与技术指南。进一步细化、完善各专病防治行动评估指标与评估细则,组织开展“323”攻坚行动任务推进中期评估。组织各专病防治中心联合高校共同研究、编撰“323”攻坚行动白皮书。围绕“323”健康问题统筹做好监测、干预、宣传等工作。

2.坚持依托“323”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慢病防治、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等工作(责任所处室:“323”管理办公室、慢防所、健教所、卫监所)围绕“323”攻坚行动针对的主要健康问题,拓展并深化慢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学校卫生工作。结合“323”攻坚行动推进慢性病防治深入开展,实施重大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推广慢性病团体健康管理模式,逐步建立医防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促进慢病健康管理创新发展;依托湖北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慢病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为“323”攻坚行动评估提供数据支撑;开展健步走激励大赛、“三减三健”等专项行动;推进国家和省级慢病示范区建设;做好阳光基金项目管理和重点地方病监测与评价及现症患者的健康管理。继续保持健康教育优秀品牌,持续打造《问健康》电视节目和“湖北疾控”“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健康科普品牌,保持微信公众号在全国及全省健康类微信排名中的领先地位;组织开展第三届全省健康教育机构技能竞赛;扩大健康社区/村、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食堂(餐厅)等健康细胞覆盖范围,实现场所健康促进的提档升级;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健康教育服务效果评价、健康素养及烟草流行监测、无烟环境建设以及重大疾病健康教育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组织开展第34个爱国卫生月启动及宣传活动;做好《国家卫生城镇评审管理办法》《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卫生县标准》《国家卫生乡镇标准》等新标准的学习和培训工作,持续推动我省国家及省级卫生城镇创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工作,推进全省学生因病缺课监测工作,突出做好学生营养、学生常见病及影响因素监测和干预工作,加强与省学生视防中心的协调配合,加强青少年学生近视的监测,指导各地开展干预试点,推广成功经验。

3.坚持扎实做好卫生应急与重点传染病防控(责任所处室:应急办、传防所、血防所、信息所)坚决守牢公共卫生安全底线,预防为主,强化监测预警,强化综合性防控措施的落实,强化事件的现场处置。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及人才培养力度,强化“综合协调、监测预警、应急保障、应急处置”四大功能,大力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加强卫生应急人才培养和专业技术能力培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能力。进一步扩大艾滋病防治筛查覆盖面,强化对全省健康教育、监测检测、随访治疗和综合干预的技术指导和效果评价。积极探索互联网预约检测、暴露前后药物预防干预等工作模式。开展《湖北省遏制艾滋病传播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第四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终期评估,谋划落实全省艾滋病防控“十四五”规划。在重点地区开展结核病防治新策略、新政策、新思路的探索,推动重点地区先行先试;在全省推动糖尿病患者和6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筛查工作;针对经济困难群体开展利福平耐药患者支持治疗试点,探索科学可行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防治策略;对恩施高疫情原因开展调研,破解防治工作瓶颈。持续组织开展血吸虫病春季查灭螺、秋季查治病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强化血吸虫病例监测、流行因素和风险监测,提升监测质量;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反弹。及时有效处置输入性疟疾病例疫情,进一步加强媒介监测,持续保持全省镜检检测能力,防止输入性病例引发再传播,统筹做好土食源性寄生虫监测工作。为巩固全省血吸虫病传阻达标和消除疟疾成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不断推进医院消毒及感染控制监测,健全全省疾控机构消毒效果监测能力,提升传染病媒介风险评估水平。持续加强性病和麻风病监测,巩固防治成果。定期追踪、分析国内外新发、再发传染病疫情,做好监测与处置技术储备;重点关注学校、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监测工作,结合疫情变化趋势和风险研判结果开展专题调查。进一步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的覆盖率、及时率、准确率,更加强调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应用。

4.坚持持续加强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及生物制品管理效能(责任所处室:传防所、生物办)提高全省预防接种规范化服务水平和疾控系统内生物制品管理水平,保持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水平,有效控制疫苗针对性疾病。持续推动消除麻疹工作,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不断完善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建设,完成BS构架全省培训和所有预防接种门诊升级部署工作;修订预防接种门诊设置标准,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开展特殊健康状态人群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数智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修订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和鉴定管理办法,依法依规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调查诊断和处置,开展2023-2025年度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基础保险招标,不断完善免疫规划疫苗AEFI病例商业保险补偿机制。生物制品管理上要构建完备的疾控机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全省冷库疫苗储备、冷藏车应急调度体系;探索省级疫苗战略储备机制;分批推进全省冷链设备定期验证,推动全省疫苗冷藏车绿色通行机制,完善疫苗采购平台,保障全省疫苗供应平稳充足。

5.坚持抢抓改革机遇推进五大卫生专业发展(责任所处室:卫监所)逐步加大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及干预的覆盖面,找准发展方向和着力点,加强五大卫生各专业的协同发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在覆盖市县区的基础上扩大全因素全病种及常规主动监测范围;继续实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加大石材行业企业监测比例;继续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开展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扩大“健康企业”创建范围与数量;加强基层职业卫生专业队伍培训与骨干培养;组织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质量控制;做好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监管的技术支撑,协助制订出台《湖北省职业病防治“十四五”规划》。放射卫生着力编制全省规范性文件,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提升基层监测能力,积极探讨研究检测与评价中的风险点;加强放射防护知识宣传;开展医疗频度、核医学内照射剂量等重点领域的辐射健康效应相关研究。重点抓好“环境健康促进行动”和农村“厕所革命”技术指导;组织实施饮用水、公共场所与环境卫生监测项目;探索与省地质局等跨部门协作,逐步建立调查与评价方法体系。加强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特定健康问题哨点监测等数据的分析与挖掘,增强隐患报送时效;强化国家(中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大营养与食品安全科普力度;继续推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湖北省营养与食品卫生管理平台子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上下互联。在学校卫生工作上加强多部门的沟通协作,协同推进有关政策落地;继续做好学生营养、学生常见病及影响因素监测干预等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积极开展学生健康干预相关研究和实施。积极探索与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的合作模式,明确发展定位;不断提升职业健康体检、职业病诊断、预防接种、涉核退役人员疾病认定等工作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6.坚持树立标杆地位提升检测检验及实验室管理能力(责任所处室:检验所、质管室)锚定“湖北样板”和“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定位,促进检测检验能力的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围绕实验室“一锤定音”的目标,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的“快”和“准”上下功夫做文章,提升中心的应急处置能力。以新冠肺炎、结核病、艾滋病为重点,统筹做好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性腹泻病、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病原学监测,掌握病原谱、病原体变异、耐药性等特征与变化趋势,为疫情风险评估、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争创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标准研制重点实验室,筹建省级营养重点实验室。持续开展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主要健康风险监测预警。全力打造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基因组学三个组学实验室,加快关键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检验检测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进一步提升管理体系整体运行质量和风险防范能力;持续获取认证认可及技术服务资质,动态调整检测能力范围;积极拓展资质及平台,培育核心检测能力,争取区域中心实验室平台建设机遇,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和影响力。全省疾控机构实验室质量管理上要根据CMA政策变化,加强全省疾控机构资质认定规范管理,重点修订完善疾病监测类专项实验室质量技术规范;推进市级疾控机构能力提升,落实区域责任,更好发挥各级疾控机构实验室检测技术支撑作用。全省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上要协助开展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监管、年度专项检查、生物安全一级二级实验室备案、生物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等日常工作。

(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中心(院)管理效能。

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中心内部管理存在的不足,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干在实处推动走在前列。

1.创新方式方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责任所处室:人教处)积极探索和加快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及人才的培养,加强与国内、国际大型综合医疗卫生机构或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畅通专业人员学习深造渠道,为人才梯队培养创造条件。依托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协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推荐骨干力量联合培养公共卫生博士,着力加强公共卫生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2.创新资源整合,推动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责任所处室:人教处、各业务所)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疾控工作职能要求与任务发展,通过机构调整、力量整合、资源调配、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大力促进专业及学科发展,联合驻汉高校、科研院所、综合性医院协同发展,形成一批重点学科,提升中心(院)在全国的专业核心地位。支持应用毒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取新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鉴定,将平台建设与科研、人才培养有机接合起来。

3.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责任所处室:人教处、财务处)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分配管理、职称评聘等制度,让多干事者有获得感,让绩优者有成就感,让碌碌无为者有落差感。修订完善中心绩效分配管理办法,激发各所处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在绩效考核上坚持按岗设事、定岗定责、按岗设人、按责考核、动态评估、依绩定酬,坚决摒弃“大锅饭”和“一碗水端平”。积极争取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在职称评聘方面的政策支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完善职称自主评审和专业技术聘任方案,努力做到既有刚性又有温度。在改革试点方面鼓励支持安评所研究探索管理机制创新,明确职能定位和目标,进一步激发活力、提升竞争力。

4.创新管理协调,全力推进公共卫生补短板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责任所处室:项目办、应急办、信息所、检验所、安评所、人教处、卫监所、总务处、财务处、中心办)加强各所处室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全面支持和推进中心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提高中心(院)事业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不断提高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内部监督各项制度,保证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监督EPC中标企业落实施工安全管理,抓好工地及施工人员疫情防控;抓住重点环节建立完善廉政工作监督机制,加强排查和廉政教育,同步推进工程实体建设与廉政建设。力争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封顶,应急物资仓库完成重建并投入使用,业务楼维修改造进度达到7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检测中心建设进度达到70%,仪器设备采购全部到位。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强湖北省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暨公共卫生应急作业平台疾控信息系统“1+8”建设;做好“1+6”项目验收准备工作;推进能力提升项目的信息化工作进程;推进全省12320卫生热线全媒体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展中国疾控中心灾备中心工作内容,探索建立与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联合工作机制。

5.创新改革思路,启动中心内设机构和人事改革(责任所处室:人教处、中心办、改革办)根据改革形势、政策要求和省卫生健康委进度安排,因时因势启动事业单位改革,采取扁平化管理,合理设置内设机构;推进内部人事管理改革,科学实施岗位管理,设立3个首席公共卫生专家岗位,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尝试突破内设机构固有限制,以专业为类别开展团队建设,以血防所实验室和检验所实验室为试点,打通整合专业人员形成跨部门的专业团队,根据任务需求统一调配使用。

6.创新服务渠道,不断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责任所处室:传防所、卫监所、检验所、安评所、其他各相关业务所室)继续高度重视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完成公共卫生工作的基础上,勤思善谋,依法依规开展社会化服务。整合具有临床评价资质的专家和人员,全力支持和促进临床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争取新的疫苗临床评价项目,高质量完成在研评价项目;全力争取结核病治疗性生物制品的临床评价项目。加大传染病诊断试剂、设备等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前置力量于企业研发之中,开拓新的服务渠道。整合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力量,协同院外资源,在职业健康、放射防护、环境卫生评价等方面,拓展业务范围,增加服务单位,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光谷生物城动物实验技术平台的职能和作用,服务好省内外企业和健康相关产业,提升技术服务质量。在现有药物、保健食品、农药等安全性评价基础上实现新增长,在化妆品、生物安全实验室设备设施评价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取并高质量完成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7.创新管理方法,做好中心(院)其他管理工作(责任所处室:各行政职能部门、信息所)科学谋划中心(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从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生态与文化建设等方面明确“十四五”发展目标与举措,为事业中长期发展奠定基础。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改进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把为全体职工和业务部门提供优质服务摆在第一位。在服务创新、服务求精上下功夫,精简优化办公及政务处理流程,改革完善工作程序,为职工提供更多便利,提升工作效率。强化规范管理,启动中心(院)内控制度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提升管理能力,适时开展干部培训,提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职能部门及干部队伍管理水平。改革公车管理,实行中心(院)公用车辆全部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车辆运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加强财务管理,严格预决算、经费收支、集中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为中心(院)事业发展提供财经保障。支持符合政策的对外技术服务的发展和创新,在政策范围内努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待遇,确保职工收入水平按政策规定及时兑现和调升,确保离退休职工各项政策待遇按规定逐步得到落实。确保网络安全,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信息发布审查监管,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排查,加快推进中心(院)“双网”隔离工作实施。提高期刊质量,积极加强与中国疾控中心、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交流合作,加大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约稿力度,发挥公共卫生专家库的学术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强化综合治理,切实做好维稳工作,狠抓安全生产管理,最大限度维护中心(院)和谐稳定。继续做好政务值守、档案管理、保密管理等工作,确保机构规范、有效、安全运转。强化后勤保障,继续推进职工食堂后续手续的办理,进一步完善基建档案,完善公共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住宅区电梯装配整体规划,完善中心院内基础配套设置建设,落实节能减排措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夯实党建基础,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 

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把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穿始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心(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1.持续强化理论武装(责任所处室:党办)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决定性作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效果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2.持续加强支部建设(责任所处室:党办)加强所处室党支部建设,提升战斗力凝聚力。强化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标化支部活动管理指标和督导考核方式,规范党建工作程序,建立科学化精细化党建工作思路。完成党支部换届,开展党务工作者队伍培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所处室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

3.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所处室:监审处、党办)落实治党管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反腐败斗争和清廉疾控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廉政文化。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执纪与专项治理,把好财经预算决算、基建工程的审计关。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举报核查力度。保持反腐倡廉高压态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营造和维护“好、正、实、优”的良好政治生态。

4.持续加强群团工作(责任所处室:党办、团委、工会)围绕庆祝建团100周年,结合疾控特色,开展系列青年活动。制定志愿服务工作制度,促进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开展。继续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关心关怀,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动态,努力帮助其解决职业发展、教育深造等方面的困惑与矛盾。创新工会工作方法,认真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深化民主管理、积极创先争优、提升服务质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不断提高工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