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梦魇”——跌倒
来源:浙江省疾控中心
跌倒,已经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是老年人的“梦魇”,亦被称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致命一跌”。
一、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类型
在中国,每年约有1/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生至少1次跌倒。跌倒更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不少老年人因为跌倒导致长期卧病在床,引发肺部感染等系列并发症而丧失生命。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的发生以及跌倒后受伤、死亡的风险都会增加。
二、跌倒的发生是生理、疾病、行为、所处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跌倒的发生往往不是由单一因素引起的,是与老年人身体机能、健康状况、行为习惯、使用药物、穿着、所处环境等息息相关,主要因素包括:
(一)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出现退行性变化,感觉系统和平衡能力减退,骨骼肌肉结构异常或功能退化等。
(二)病理因素: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眼部疾病、足部疾患等。
(三)药物因素:使用精神类药物、心血管药物等药物,或者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等。
(四)环境因素:老年人居住的室内外环境存在地面湿滑、照明不足、空间布局杂乱、周边缺乏支撑物等等。
(五)其他因素:穿着不合适的衣物、行为过急过快、存在跌倒恐惧心理等等。
三、容易发生跌倒的老年人
(一)年龄大于70岁
(二)独居且无人照顾者
(三)既往发生过跌倒者
(四)步态不稳者
(五)体位性低血压者
(六)营养不良、贫血、虚弱、容易头晕者
(七)存在意识障碍者
(八)服用影响意识或日常活动药物者
(九)睡眠障碍者
(十)肢体活动功能障碍者
四、通过积极预防可以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发生风险
老年人发生跌倒不是意外,而是一个健康问题。通过开展跌倒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可减少老年人跌倒发生风险,降低跌倒后受伤的严重程度。
(一)风险评估:预防跌倒应首先对老年人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评估要由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并根据评估结果由专业人员给予预防跌倒的专业指导。
(二)建立科学、规律的运动锻炼习惯:运动锻炼能降低和延缓衰老对身体机能的影响,是最重要的预防跌倒方法之一。进行平衡能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和耐力锻炼对预防老年人跌倒十分重要。老年人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锻炼形式和强度,运动量应以体能和健康状态为基础,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原则,养成长期运动的习惯。运动时应特别注意安全,避免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跌倒。
(三)去除环境中的跌倒危险因素:家中是老年人跌倒发生最多的地方。适老化的居家环境有助于预防老年人跌倒发生。如室内照明亮度要合适,地面选用防滑材料并保持干燥,在卫生间、楼梯等区域安装扶手、确保室内空间无障碍物、家具及物品摆放合理,常用物品摆放在伸手可及处等。
(四)积极防治与跌倒有关的疾病,合理使用药物:主动管理自身健康,未患病前预防其发生,患病后主动治疗,控制病情。遵医嘱用药,定期请临床医生检查和评估自己使用的药物,帮助自己从预防跌倒的角度调整药物的使用。
(五)调整行为习惯,适当使用辅助工具:正确认识衰老,调整日常行为习惯。通过主动学习预防跌倒的知识,加强预防跌倒意识。根据不同生活场合,穿着合适衣物,日常行为不着急,不登高取物、不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锻炼。选择和使用适合自己的辅助器具,如手杖、扶手、适老座便器助听器等。